玩《三国志10》这游戏,时间长,光自己一个人打打杀杀也没啥意思,就想着得培养个接班人,不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或者攒下的名声,没人继承多可惜。我就开始琢磨怎么生孩子、养孩子这事儿。
第一步,那肯定是得先有个家。我选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就满地图跑,物色合适的对象。这事儿,有时候挺看缘分的,不是你想娶谁就能娶谁。找到目标之后,就得疯狂刷好感度,送礼、聊天、帮着做任务,把关系搞上去。结婚还不算完,还得继续维持夫妻关系,没事就回家看看,多说说话,不然老婆不高兴,孩子的事儿就没影。
等着盼着,终于有一天,家里传来喜讯,老婆怀孕! 这时候心里还挺激动的。等孩子呱呱坠地,第一件事就是取个好名字,这名字得跟着他一辈子。我当时还特意在孩子出生前存个档,万一随机出来的性别或者初始感觉不太对,还能读档重来嘛虽然好像影响不大,但图个心安。
孩子生下来到10岁之前,主要就是定个大方向。 我会去趟官府,里面有个选项是设置子女的教育方针。有几个选项,比如什么“文之道”、“武之道”、“德之道”,还有一个“自由之道”。
- 选“文之道”,主要就是加智力,以后想培养成军师或者文官就选这个。
- 选“武之道”,那肯定是奔着猛将去的,加统率和武力。
- “德之道”是加魅力和政治,感觉适合当个好官或者外交人才。
- 那个“自由之道”,就是各项属性都加一点,比较平均。
我一般是看我想让这孩子以后干比如我这档想让他继承我的衣钵,继续带兵打仗,我就选“武之道”。选定之后,这几年我也没干啥特别的,就是每年能看到他的对应属性会自己涨一点点。平时有空回家也会跟他聊聊天,虽然他还是个小屁孩,说不几句。
关键的来:10岁拜师学艺
孩子长到10岁,这可是个关键节点! 在这之前,我就得开始做准备。准备啥?就是跟你想让孩子拜的师傅搞好关系。这游戏里牛人多得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关羽、曹操啥的,你看谁顺眼,或者觉得谁的强项是你想要的,就得提前去巴结。
这个过程也挺累人的,又是送礼,又是请喝酒,有时候还得帮他们跑腿做任务。目标就是把关系提升到“亲密”或者更高。我记得有一次为让孩子能拜到诸葛亮,我提前好几年就开始跟他套近乎,没少花钱花时间。
等到孩子10岁那年的1月份,每次进自己家门之前,必须存档!必须存档!必须存档!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一进门,就有可能触发让你给孩子找老师的事件。这时候,游戏会列出一些跟你关系达到“亲密”以上的牛人让你选,让孩子跟着他们学习一年。
如果你列表里没有心仪的人选,或者出来的人你不满意,怎么办?读档! 没错,就是SL大法。退回主菜单,读刚才存的档,再进家门,直到刷出你想让他拜师的那个人为止。我那时候为刷个好老师,真是没少读档,有时候读个十几次都正常,眼睛都快花,但为孩子未来的属性,值!
选定老师之后,孩子就会离开家一年。这一年你不用管他,等他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相关能力,特别是老师擅长的那几项,会有个非常大的提升!比自己在家瞎教或者按部就班地涨要快得多。
后续培养与互动
拜师回来之后,孩子的能力上一个台阶,但培养还没结束。 从这以后,就又得靠我自己指导。没事的时候,我就回家,点我的孩子,选择“指导”。根据我之前选的教育方针,继续给他加相关的经验。
还有个小细节,就是平时多跟孩子对话。有时候对话,他会主动跟你说,比如“父亲,我最近在看兵法书,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或者“我想练习一下骑术”之类的。这时候你赶紧接着他的话说,选择对应的指导选项,比如“讲解兵法”或者“传授武艺”,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感觉效果特别经验加得比平时瞎指导要多。
我就这么一直坚持指导,有空就回家看看孩子,跟他聊聊天,做做指导,看着他的各项能力一点点提升,直到他成年。
结果嘛 这么一套精心培养下来,孩子的属性确实比我随便玩的时候要强太多。是不是次次都能培养出那种全才“天才”,不好说,有时候也看点运气。但我自己实践下来,只要肯花时间和心思,尤其是在10岁拜师那个环节下功夫,培养出一个能力相当不错的二代是完全没问题的。等我扮演的角色老、病或者战死,就可以选择让这个培养出来的孩子继承家业,继续在三国世界里闯荡,也算是对我这番辛苦的一个回报。这个过程虽然有点繁琐,但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越来越强,还是挺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