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琢磨着搞一个挺有意思的实践,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名字,我自己就叫它“岁月之息”。说白,就是找个时间,跟过去的自个儿静静地待会儿。
这事儿咋开始的?也没啥特别的由头,就是前段时间在家收拾东西,翻出来一个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些老物件儿,有几本写得满满当当的旧日记,一些发黄的老照片,还有几封以前朋友写来的信。
刚开始就是随手翻翻,看着看着,心里头就有点不一样。那会儿的想法,那会儿的烦恼,现在看来,有的觉得挺傻,有的又觉得,诶,原来那会儿我就在想这个事儿。挺奇妙的。
具体咋做的?
后来我就琢磨,这挺别让这些东西就这么压箱底。我就给自己定個小规矩:
- 固定时间: 没那么严格,大体上就是每周找个下午,或者晚上临睡前,腾出那么半小时一小时的。
- 找点“引子”: 从那堆老物件里,随便拿点啥出来。可能是一张照片,我就瞅着照片里的人和景,想想当时在哪儿,干旁边都有谁。也可能翻开日记本,随便读一两段,看看那会儿记录的心情和事情。有时候也会是一封信,再读读当年朋友的话。
- 静静待着: 拿着这些东西,我就坐在窗边或者书桌前,安安静静地,也不干别的。就让自己沉浸在那个回忆里头,感受一下当时的心情,再想想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还是老样子。
- 简单记几笔: 有时候会有点感触,我就随手拿个本子记下来。不用长篇大论,可能就一两句话,记下当时那个感觉,或者现在的一个想法。重点是不强求,没想法就不写,就是个放松的过程。
就这么简单几步。关键是那个“静”和“慢”。现在生活节奏快得很,很多时候人都被推着往前走,很少有时间停下来看看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搞这几次“岁月之息”之后,感觉挺不一样的。心里好像踏实多。看到过去的烦恼和焦虑,再对比会觉得很多事儿都不是事儿。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这些年是怎么一点点变化的,哪些坚持下来,哪些放下。
咋说,这感觉就像是,你在快步走的时候,偶尔停下来,闻到路边不知名花草散发出来的一丝淡淡的香气,那一瞬间,心里会特别宁静。这个实践,对我来说,就是去闻那股子时间留下来的“味道”,提醒自己,生活不光是往前冲,偶尔也要回头看看,跟自己和解。
没啥复杂的,就是给自己找个由头,跟时间握握手。我觉得挺受用的,分享给大伙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