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血统2dlc有几个,巫师3开发商对中国玩家太友好?
谢谢邀请~大家好,我是X博士。
一直以来,《巫师3》的开发商CDPR都被中国玩家亲切地称为“波兰蠢驴”。
这个把《巫师4》当DLC来卖的厂商,从始至终都奉行着良心亲民的信条。
CDPR旗下的游戏销售平台GOG也继承了他的血统。
这个聚集了无数险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老游戏的平台,在游戏爱好者眼里是宛如金矿般的存在。
然而最近X博士却发现,这个最良心公司做的最良心游戏销售平台,却因为太良心而濒临倒闭。
划重点一:最有良心的游戏平台,自掏腰包拯救过气游戏
在Steam如日中天、Epic新秀崛起的当下,同为游戏发行平台的GOG就显得低调且没有存在感。
但是GOG,就如同它的名字(Good Old Games)一样,是老玩家淘金、怀旧的乐园。
这里聚集了超过2100款古早、甚至已经失落的经典老游戏。
GOG将他们重新编程,让这些旧时代的游戏能够在最新的操作系统上完美运行、重焕生机。
简直就是活雷轰。
“社区心愿单”并不只是空口白嫖,玩家期待已久的1996年暴雪经典游戏《暗黑破坏神》1代在近日真的登陆了GOG。
而且他们从来不给老游戏加密,玩家只要购买、下载下来就完全属于自己,跟CDPR的巫师系列一样,防盗版全靠玩家自觉。
不仅如此,GOG还定制了“公平价套餐”,自掏腰包为玩家补差价,有些游戏甚至白送。
GOG对中国玩家也是非常友好,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服务器和优质的汉化服务,而且国区游戏发售的折扣也非常不错。
划重点二:赔钱也不做独占,良心平台一年收入竟然不过万?!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良心平台,也逃不过财政危机的困扰。
GOG平台对玩家无比友好的结果,却导致他完全不赚钱。
2018年GOG平台全年净收入竟然只有7800美元。
这点钱够干什么呢?大概只够买一百来份原价的《巫师3》。
由于实在赚不到钱,GOG在今年2月就进行了一波小规模的裁员和重组,而且几乎同时官方也宣布停止发布中文版新闻以及更新微博内容。
GOG平台虽然非常良心,但在平台中劣势实在太过明显。
毕竟只是专注于这些埋没在历史尘埃里的游戏,确实很难卖出好价钱。
而最近推出的第一方游戏《昆特牌:王权的陨落》也完全无法独自撑起局面。
反观其他几家平台,育碧年产量惊人,EA、暴雪网游居多,Epic砸钱独占,Steam更是早早就当上了大哥,游戏数量惊人。
只靠数款第一方作品和一大堆老游戏支撑,GOG可以说是完全缺乏平台竞争力。
况且以波兰蠢驴的性子,是断然不会让《赛博朋克2077》这样的大作在自家平台独占的。
如果实在经营不下去的话,就早点开通《赛博朋克2077》的预购吧,玩家早就准备好救你们一波了。
课后总结:
不过CDPR是不会因为平台亏钱影响游戏制作的,他们已经在前些日子宣布《赛博朋克2077》会提前55年在2021年之前发售(手动狗头)。
而且在这之前还会有另一款神秘的3A游戏,到时候肯定能让蠢驴再大赚一波的。
街机格斗游戏是不是拳皇最火?
GPDWIN格斗
你们认为什么游戏经典?
囧王者,报道。
囧王者,认为,所谓的经典游戏,都是那些经历的起时间长河的洗礼的游戏。正如美酒,越陈越香的那种。下面,囧王者,列举一些弥久沉香的经典游戏,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FC篇坦克!以前一直不是很喜欢这个游戏,后来在PC用模拟器耍才发现,这个游戏如此经典啊。
超级马里奥,此游戏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我对它的赞扬。当时耍这个游戏还有一个秘诀,我们称之为踩皇冠,其实就是在一个夹角处踩乌龟,最后可以一直奖娃娃!!然后显示的娃娃数量已经不是数字了 是一个皇冠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最喜欢哼这个调子!包括现在,魂斗罗的音乐的流传度都相当高,从未老过。
俄罗斯方块,巴适啊!每次过关之后还有小人出来跳舞。后来这个游戏居然还有电影版,但是看了预告片之后我佩服这个导演能把预告片都整的那么难看
GBA篇双截龙(GBA 版)
个人认为这部作品的重量与FC上的双截龙2不相伯仲,厚实的打击感,丰富的关卡设计,帅气的招式,除了剧情是原版外,它有非常多属于自己的元素。本作的主角依旧是我们熟悉比♂利兄弟,哥哥的媳妇儿被绑架了,于是兄弟俩一起踏上了寻妻(嫂)之路,喜欢横版过关ACT 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神作哟!
口袋妖怪之漆黑的魅影
讲GBA不讲口袋妖怪,就像讲FC不讲魂斗罗,讲MD不讲索尼克,讲PS1不讲ff7,讲ps2不讲战神2一样。要说GBA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应该就是口袋妖怪系列了,而GBA 口袋妖怪系列中楼主最喜欢的就是漆黑的魅影了,口袋妖怪中萌萌的精灵画风正好戳中楼主的萌点,所以这个系列真正的乐趣并不是战斗,而是不停的收集新的精灵,剧情什么的还是遵守历代口袋妖怪的传统,我就不多讲了。这款作品可玩性十分的强。
AdvanceWars高级战争系列
高级战争恐怕是GBA上最纯粹的SLG游戏了。难度乍一看并不高,但是如果想完美破关拿到全S,那简直就是战略天才了。高级战争画面超级可爱,是SFC上SuperFamicomWars的延伸,很多地方得到了加强,是个玩100年都不会厌倦的好游戏。全力推荐!
AdvanceWars高级战争SLG
GBA第一作,难度似乎比2代要高,因为可利用的非战略因素不太多。
GyakutenSaiban逆转裁判系列
超强的AVG游戏,玩过的人没有不喜欢的,连欧美玩友都深深着迷,CAPCOM的摇钱树看来又多了一棵啊。主角作为辩护律师,帮助被告洗脱罪名,不仅在法庭上和检视以及法官针锋相对,不开庭的时候也需要努力收集证据。游戏需要动用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是很优秀的益智作品。逆转裁判的画面非常漂亮,人物特写很多,动作既酷又帅,还含有部分语音,玩起来投入度很高,不会疲倦或感到枯燥。可以说是近几年来难得的优秀文字类游戏。
FinalFantasy1&2最终幻想1+2
FinalFantasy是SQUARE的命根子,和DQ合称RPG双壁。这个游戏实在是不需要介绍什么,没玩过也应该听说过吧。最后,GBA版的音质真是太清醇了,印象里似乎从来也没有听到过那么高质量的GBA音乐呢,感觉比SFC和MD还要强。吐血推荐!
PS篇铁拳3,有段时间比较喜欢耍这个,特别是豹子,4抱.5抱.6抱还有那个13滚以前练得熟练得很哦 ,现在全部搞忘了。最好耍的是恐龙阿贡,喜剧又可爱。还有熊猫和李小龙。哈哈 给力!
合金装备,绝对的大作。不过后面有个地方过不到,倒不是难度太大,而是我找不到出口了,很奇怪哈??难道遇到游戏BUG了?不过游戏真的不错,潜入类游戏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款了。而且是1.后面的版本我都不怎么喜欢了
生化危机2.3,一代我是在SS上面耍的,不过2.3SS上面都没得只能在PS上面耍了,当我耍2的时候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在此看到这些僵尸不是那么害怕了,我怕的只有一个,就是TM突然出来一群僵尸发现枪没子弹了。囧哥耍这游戏还真是没出息啊,莫法永明刚金手指改哦,格林机枪用起巴适,哈哈哈 还是无限弹药。一路耍到打BOSS
胜利十一人系列,很遗憾这款游戏同样没得SS版本的。我觉得PS之所以火爆得不得了和胜利十一人是分不开的,以前在游戏室的时候,十台机器有8个都在耍实况足球,因为它太火爆了,而且那几年正是中国足球最红火的时候,球迷也多。
最终幻想7.8,7造就了史上最成功也是最帅的boss之一片翼天使萨菲罗斯。8里面的eyes on me王菲唱的 太好听了!!
SS篇恶魔城X月下夜想曲。对于这款游戏我还能说啥子??玩儿游戏要是都知道,恶魔城系列最经典的,最巅峰的作品了,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月下达到了顶峰,以至于之前和之后的恶魔城系列都会被拿来和它比较,但是作为巅峰之作的月下我表示,真TM经典啊!彻夜不眠的打武器,找隐藏密道,用不同的武器和盾牌产生各种超级必杀效果,求复刻版!!!
骨头先生,SS独占游戏,土星上最经典的游戏,没有之一。尼玛到底是谁开发的这游戏!!太经典了,太好耍了,我我我确实不知道用啥子赞美的语言来形容它。快出复刻版吧!上帝!
PC篇
大航海时代系列
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系列
暗黑破坏神
魔兽争霸III(Warcraft III冰封王座)
剑奇侠传系列
仙剑奇侠传系列是由中国台湾大宇资讯集团以中国古代仙魔传说为背景题材,原创制作的著名中文RPG游戏。
星际争霸(Star Craft)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游戏,篇章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如果还想看的。请移步到我的主页,上面有从FC,GB,GBA,SS,PS,PS2,PC的经典回忆。
8809G芯片性能有多强大?
2017年芯片业界的纵横捭阖看呆了各位观众,也让各位硬件发烧友激动不已。这场饕餮盛宴的主角就是X86巨头Intel和AMD。前者的Zen架构Ryzen品牌大获成功,将后者拖入了堆核大战的泥潭中。不过,天下熙熙攘攘,AMD目前同时也是Intel的巨大帮手。不论是Intel已经生产的Kabylake-G系列处理器,还是未来将要推出的自家独立GPU,甚至于长远地异构融合计算事业,都离不开AMD的合作。
Intel 和AMD 的历史关系错综复杂
Intel 与AMD联合推出的(确切的说是Intel 采购AMD Radeon GPU自己封装的)Kabuylake -G 系列CPU 是Intel 自家搭载高性能GPU 技术路线的自然延伸,只是这一次AMD的GPU能耗比更高、绝对性能更加强大而已。在产品发布前后,面对这种联合方案能否持续下去的疑问,Intel 一般不愿过多正面宣扬,可以看出其试水的态度。结合最近Intel打算第三次重启独立开发高性能独立GPU的新闻(前两次分别是1998年的i740和2008年的Laraabee),可以看到Intel一直在做多手准备。
intel NUC 上印有Vega M 标注 但没有AMD
Kabylake-G 家族有多款型号,已经在Intel自家的“冥王峡谷”(官方仍要求中国区称之为骷髅峡谷)NUC以及惠普和戴尔的笔记本上全面铺货。有关冥王峡谷和惠普Spectre X360 15这两款Kabylake G 的单独评测我们早前已经发布了,今天我们将加入Intel其他的7、8代CPU和NVIDIA 、AMD对应档次的独立显卡,为大家剖析i7 8809G和i7 8705G的综合性能定位。
Intel冥王峡谷NUC
Kabylake-G 是一系列将Intel 四核心Kabylake架构与AMD Polaris-Vega 混合独立GPU 通过先进的EMIB方式混合封装在同一PCB上的先进处理器,兼顾了Intel CPU架构的高效和AMD GPU的稳定与强大,在迷你PC领域拥有超强的竞争力,在轻薄笔记本平台也有相当的适应性。
Kabylake -G 异构CPU 芯片特写
Intel 冥王峡谷 NUC 迷你主机是这款处理器的载机,是上一代搭载i7 6770HQ CPU 主机骷髅峡谷的正统替代产品。惠普Spectre X360 15英寸版则是Kabylake -G 笔记本军团的正印先锋之一,代表了高性能综合娱乐本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测试的核心对象就是他们。
i7 8809G 为代表的Kabylake-G 被归类到第八代酷睿家族中,虽然Kabylake 一眼出卖了她,但是这也不是什么怪事了。目前轻薄本领域已经普及了的i7 8000U系列CPU 代号就是Kabylake-U Refresh,只能说八代酷睿本身圈定的范围没有明确的标准。
系列家族
Kabylake -G 家族还包括i7 8709G、i 8706G、i7 8705G和i5 8305G。其中,i7 8809G 当为NUC特供,功耗放宽到了100W(包括GPU) ,拥有完整的Vega M 显示核心;i7/i5 87XX G应该是65W 总功耗的笔记本版本。i5 8305G 拥有1280个流处理器,已经在戴尔XPS 15 2in1和惠普Spectre X360等笔记本上正式发布。
全称超长
这个系列的名字全称相当长——8th Core Proceesors With Radeon RX Vega M Graphics,也就是”带有Vega M GPU的八代酷睿”。其中高端的一档的叫做Vega M GH,定位略低的一档叫做Vega M GL。两者都配备了4GB HBM2显存,前者的光栅单元数量更多,达到了64个。
i7 8809G 硬件信息
i7 8705G 硬件信息
根据相关背景消息,Kabylake-G 计划开始于2015年。考虑到Kabylake 代号正式出现在2016年,可以认为Kabylake-G和 普通七代酷睿完全是同时期并行的关系,采用了相同的14nm 制程工艺。
结合XTU读取的满载频率可知,i7 8809G的CPU部分性能大概介于桌面i7 7700T 和i7 7700之间,略强于笔记本的i7 7820HK。i7 8705G的频率略低,大概介于i7 7700HQ到i7 7820HK之间。
本次测试我们选择了N种具有代表性的配置组合进行对比测试,平台整体信息被整理如下。其中,CPU对比部分涉及的机型并不参与GPU测试;GPU测试部分的机型并不参与CPU部分的测试,这是我们手中PC测试产品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所致。
测试平台参数对比(含CPU)
另外,本文测试动用了桌面X299 平台的i9 7980XE 旗舰处理器,由于测试的七款游戏对超多核优化都不足,整体对频率敏感性也不大,所以在游戏测试部分这颗CPU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加成或者负加成,选择理由仅仅是条件方便测试而已。我们CPU部分选择的8代酷睿标压游戏本是华硕ROG GM501,8代酷睿游戏本中他的CPU性能正好位于平均偏上水平。
测试GPU 规格参数对比
本次测试统一在26摄氏度室内以高性能电源模式运行,操作系统维持在Windows 10 1709,桌面平台和冥王峡谷使用DDR4 3200 XMP 内存,7代酷睿游戏本平台使用DDR4 2400内存,8代酷睿游戏本使用DDR4 2666内存。
测试GPU 3DMark 图形分对比
测试CPU 部分性能对比
测试GPU部分性能对比
我们先将所有测试结果汇总成上面的条形图,为您展示。从中我们可以大概得出以下数据结论:
第一:惠普Spectre X360 的CPU理论上应该同i7 7700HQ 性能接近,实际上却有一定差距,主要来自轻薄二合一产品和游戏本的散热能力差别。
其二:惠普Spctre X360 为代表的i7 8705G 、Vega M GL 系列轻薄本产品的GPU 性能也同GTX1050Ti有明显差距,但从比率推算,应该强于GTX1050 移动版。
其三:i7 8809G 作为Kabylake-G的首领,CPU部分可以同散热较为一般的i7 8750H 游戏本叫板,GPU部分Vega M GH的绝对性能则正好卡在移动版的GTX1050Ti和GTX1060正中间,十分接近桌面A卡RX 470。
下面,我们将分成CPU和GPU两部分,具体向您介绍测试几款产品的单个项目性能水平。我们将在最后简单回顾冥王峡谷、Spectre X360 等参评机器。
在性能测试环节,理论测试部分排在前面,实际应用排列在后,我们的理论测试项目包括Wprime 多线程计算、3DMark物理运算两个部分。
Wprime 测试结果
3Dmark 测试结果
3Dmark 测试结果
从Wprime 和3Dmark 的测试结果来看,i9 8950HK 如果不是运行超重负载的跑分软件,性能非常强劲。得益于超强的散热i7 8809G的性能发挥也相当不错,基本能够碾压默认的i7 7820HK。惠普Spectre X360 的主频可能受到散热制约,整体表现一般。
在专业的图形渲染方面,我们使用著名的Cinebench R15和Corona Benchmark进行对比测试。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
i7 8809G Cinebench R15
视频转码方面我们运行独立的X264 HD Benchmark和HWwbot 265 Benchmark,相互验证,得出成绩进行对比。
X265视频转码成绩对比
X264视频转码成绩对比
图片说明
Cinebench R15
Corona Benchmark 对比
由于转码和渲染耗费的测试时间相对长一些,Intel 冥王峡谷散热又非常强劲,故而i7 8809G 还是明显强于其他四核心移动CPU。当然,整个四核阵营与第八代酷睿的六核阵营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巫师3》是系列的第三部,也是系列最终作品,该作将展示主角Geralt最为波澜壮阔的历险,同时也将给他的故事画上句号。《巫师》系列一直以超卓的画质和极高的特效技术闻名于世。
我们本次测试选择携带“血与酒DLC”的《巫师3》最新版本,画质设置为1080P全高清分辨率,关闭NVIDIA Hariwroks相关AA和特效选项,开启HDAO+。我们选择游戏第一章节林荫小道场景,利用Fraps 测试120秒记录帧数进行对比。
巫师3 游戏画面
巫师3 测试成绩
由于开启了最高画质,《巫师3》新DLC的画面也有所增强,所以参加测试的i7 8705G +Vega M GL 组合以及i7 8750H 和GTX1050Ti 组合表现都不够理想,无法流畅运行。
Vega M GH 代表的i7 8809G 在巫师3 中同RX 470 相当接近,但同GTX1060相比差距就大了。
2016年有人戏言《守望先锋》将铸就后电竞时代,也有众多用户沉浸在快节奏的对战中如痴如醉,还有很多欲望强烈的玩家追寻着特殊的情缘。虽然一年多以来《守望》受到了《绝地求生》等游戏的挑战,但这款游戏的影响力一直是世界级、历史性的。
我们的画质设置是1080P最高画质、SMAA高、默认百分之百渲染,利用Fraps 记录120秒帧数进行对比,场景地图是“阿努比斯神殿”。
守望先锋 测试成绩
守望是暴雪少有的优化比较符合时代要求的游戏,对CPU的频率敏感性极低,但GPU利用率很高。因此,i9 7980XE 和i7 8750H 平台可能会占有额外的一点优势,不过单纯看GPU本身我们也能得出较为鲜明的结论。
Vega M GH +i7 8809G 组合可以流畅运行这款游戏,明显强于GTX1050Ti但仍然远远不及GTX1060。i7 8705G +Vega M GL 不如GTX1050Ti但相差不远。
孤岛惊魂5是育碧前不久刚刚发布的系列最新作品,本作 游戏故事线并非沿着固定套路进行,而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各种猎奇的场景都能体验得到。而《孤岛惊魂5》恰恰是因你不同的选择会发展成不同的结果,特地加入了多玩家储存功能,在进行不同选择的故事线发展之前,让你体验到一个结局后可以从其中一个分支重新开始选择体验不同的结局。
这一代游戏的优化水平相当不错,很多游戏本都可以挑战最高画质,在1080P 分辨率下,我们利用游戏内置的Benchmark进行了测试。
游戏画面
孤岛惊魂5 测试
孤岛惊魂5 是罕见地挂上AMD Logo 却不黑A卡的大型单机游戏,RX 470 在这款游戏中少见地超过了移动端的GTX1060 6GB 显卡。
i7 8809G 仍然处在RX 470 和GTX1050Ti性能差值的正中间幅度上,不过距离GTX1060近了不少。i7 8705G 表现依然垫底,同GTX1050Ti相比差距很大,勉强可以游戏。
2017年初,卡普空宣布,《生化危机7(Resident Evil 7)》的全球出货量超过300万。《生化危机7》是一款第一人称的恐怖冒险游戏,游戏已于1月24日登陆PS4、Xbox One、PC平台(北美、欧洲和亚洲),并于1月26日登陆了日本地区。生化危机》系列电影的总票房收入迄今为止一直都是高居基于游戏改编的电影票房收入的榜首。没错,《生化危机》这个IP还是那么的强势。
我们在这款游戏中的画质设置依旧是1080P、关闭垂直同步和帧数限制、开启SMAA和HDAO, 并利用Fraps记录游戏开始最初60秒的帧数进行对比。
生化危机7 游戏画面
生化危机7 测试结果
生化危机7 的整体配置要求不高,以至于i7 8705G 内置的Vega M GL 也接近追上了GTX1050Ti。不过i7 8809G 罕见地雄起了一把,拿到了这个项目的冠军,可能与Intel----AMD的神秘优化有关。
自1996年以来,EIDOS先后为我们带来了十四部《古墓丽影》作品。无论是在RPG\APRG还是在整个PC历史中,《古墓丽影》所占据的位置都是后来者难以企及的,而延续了二十年的老牌系列产品,其新作却仍然能够吸引众多年轻玩家,成为影响力的焦点,自然也是一种传奇。
2016年3月12日,《古墓丽影10》官方更新支持了DX12,并且内置Benchmark。为了增加区分度,我们在测试中采用游戏默认给出的高画质,开启SMAA 和DX12模式的古墓丽影10,分辨率采用1080P设定。
古墓丽影10 游戏画面
古墓丽影10 测试结果
古墓丽影10 也是AMD血统显卡相对有优势的游戏,RX 470桌面版反超了移动版的GTX1060;i7 8809G 同样拉近了和GTX1060的距离。
不过最高画质下无论GTX1050Ti还是i7 8705G内置的Vega M GL都不能流畅运行这款游戏。
《刺客信条 起源》——育碧制作并发行的《刺客信条》系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作,带领玩家畅游古埃及,体验千年风韵。
本座的优化水平不错,画质也是顶呱呱,不过即使迈过了门槛,不代表就能畅玩无忧,不同级别GPU的区分度还是很大的。此外,这款游戏对CPU的压榨也十分厉害,需要大家注意。我们采用1080P 最高画质,利用Benchmark 进行验证。
游戏截图
刺客信条测试成绩
刺客信条 起源中, i7 8809G 和Vega 的组合罕见地被GTX1050Ti 4GB反超,不过仍然可以大概运行,和GTX1060 、RX 470 区别也不太大。
不过i7 8705G Vega M GL 组合依旧压力山大,无法流畅运行最高画质
《 辐射4》并未更换引擎,因此指望其与Cryengine、寒霜、虚幻等新锐引擎的画质大作对抗并不现实。这款游戏本身的卖点,并不在画面水平上。不过《辐射4》的画质也达到了本世代的主流水平,其光照、色彩搭配很有电影大片的质感。
辐射4 画面其实处于中等水平
与之相对应地,如果说画面不是《辐射4》的弱项,那么游戏引擎拙劣的运动、碰撞物理系统则让人感到十分不适,主角的移动毫无重量感,仍然迈着《仙剑6》一样的滑动漂移太空步,让人倍感蛋疼。不过这款游戏魅力无穷,仍然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利用Fraps 记录其60秒最高画质帧数,以期对比。
辐射4 测试成绩
辐射4 中,桌面i9 7980XE +RX 470 组合再度体现出了优势,i7 8809G 和Vega M GH 反超了GTX1060移动版;i7 8705G 和Vega M GL同GTX1050Ti 相差无几。
可见,目前AMD 血统的显卡 仍然存在广泛地适应性,优化水平尚可,Intel 这次联姻还是颇具价值的。
总结下来,Intel i7 8809G 内置的AMD Vega M GH 完全具备在1080P 分辨率下爽玩儿非极限抗锯齿最高画质下大多数游戏的能力,如果继续降低画质完全可以完美流畅运行。 作为载机,Intel冥王峡谷NUC的表现完全合格。
i7 8809G 冥王峡谷 温度频率情况
i7 8705G 放到惠普Spectre X360 15英寸这种轻薄型二合一产品中发挥有些局限,但绝对水平也超过了GTX1050和GTX965M,虽然有点对不起大家的期待,但也算差强人意地完成了任务。
游戏过程中i7 8809G 的VegaGPU 的温度几乎从未超过65摄氏度,冥王峡谷适度开发GPU性能潜力是可以期待的。惠普笔记本的中i7 8705G GPU 部分的游戏温度也控制在了80℃左右,相对比较优秀。
惠普Spctre X360 15英寸 CPU 温度逼近100℃
不过,不论是冥王峡谷还是Spectre X360,他们游戏过程中,Intel 部分的CPU温度还是相当高的,部分情况下突破了90摄氏度,证明Intel 14nm 工艺目前已经到了相当瓶颈的地步,这一系列产品距离完美还有相当距离。
值不值得买?I/A合纵能否持续?
本文剖析的主体是和Kabylake -G 家族相关的两种类型产品——100W 热设计功耗的Intel 平台混血NUC 以及将其削弱功耗频率移植到15寸模具的笔记本平台。
Intel 制造 必属精品
针对NUC来说,Intel 冥王峡谷做工细腻,内外扩展冠绝天下,系统集成能力非常强大,散热也在水准之上,单看产品本身无疑是顶呱呱的。i7 8809G还有一点点超频余量,GPU部分也是一样。不过,这款NUC目前不计存储配件时的售价达到了1000刀,如果加上内存和硬盘,势必成为万元级产品,和同类NUC相比,GPU绝对性能还是孱弱了一些。
如果有发烧友退烧,对体积噪音极为敏感,没有移动中运行大型游戏的习惯,那么Intel和AMD混血的冥王峡谷确实很有竞争力。对于性价比党徒和极致性能党来说,Intel冥王峡谷还是弱了一些。倒是一些买不起这款产品的普通入门用户可能对他很感兴趣。
这类笔记本目前还处在试水阶段
如果我们放宽视野到整个KabyLake-G 系列笔记本来说,那么话题就要沉重一些。目前这个系列的异构CPU 整合能力、发热绝对值、功耗绝对值都比较高,只能放到15英寸模具中,还会有比较明显的性能损失。相比于搭载NVIDIA GTX10系独显的同尺寸模具来说,Kabylake -G 移动版成本高昂,性能劣势幅度很大,所以目前只有中低端型号被厂商采用——节省PCB面积的优势可以应用到二合一模具上。
15英寸模具的二合一产品,本身便携性不高,产品存在感不强,Kabylake-G笔记本目前还难以摆脱人们猎奇的目光。
那么,Intel 和AMD 这对璧人,是露水情缘还是伉俪情深呢?
从最近传来的消息来看,Intel 自家研发的独显将会带有鲜明的AMD Radeon 血统,无论是Intel 从AMD挖走的技术人才,还是时间上、专利上的利益交换,双方的合作都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冥王峡谷代表的方向还是乐观的
在IC业界发展到壁垒森严的今天,主要厂商都谋求自己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全方位优势,整合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Intel将自己定位在数据服务公司,那么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VR和AR辅助运算都离不开高性能GPU的支持。Intel自家的核芯显卡架构最早开端于GMA900,也是收购而来,并无半点根正苗红可言,改弦更张利用AMD的现成(半定制GPU如Vega M GH\GL)产品或潜在资源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Intel 代号Arctic和Jupiter的独显已经提上日程 从时间和背景看 必有AMD元素
至于AMD,多年损伤的元气还远远没有恢复,半定制部门正是AMD回血的重要希望,有Intel 的扶持是更大的利好才对。虽然目前的Kabylake -G 整合能力低下,整体显得粗糙,尤其是Intel 的CPU 部分发热严重拖了后腿,但是这个合作模式的未来相信还是光明的。
我们将Intel冥王峡谷NUC的拆解过程发布在此:
这款NUC做工非常精良,大家可以点击上方图片欣赏大图。
惠普Spectre x360 15的整个外观设计延续了Spectre系列的优良传统,其采用了极简设计,但与其他体现科技感的极简产品不同,Spectre x360 15的极简设计则更富有一种生活气息和品质追求。这种从视觉上传达出的主观感受的最主要来源就是配色和细节处理。
外观延续Spectre系列
笔记本产品中很少采用黑金配色,主要原因是不容易做好看,Spectre系列则解决了这个问题。Spectre系列是极少数能把黑金配色做出彩的产品,这一配色特性也延续到了Spectre x360 15身上。大面积的黑色辅以边角处的金色点缀,营造出一种高贵典雅的产品气质,表面轻微的喷砂感和细腻的手感从视觉、触觉两方面体现着产品的优秀做工。这样一款产品放在书桌上,不用的时候更像是一件装饰品,修饰生活。
黑金配色十分出彩
惠普Spectre x360 15的细节设计同样出众。其机身后部采用了菱形造型,这种齿轮状的设计语言在笔记本产品中同样少见,比较大胆。事实上像机身后部位置的造型设计并不容易被消费者感知到,更不用说Spectre x360 15的开机键和音量加减键同样采用菱形造型。这种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反映出了设计者对于产品的重视程度。
细节设计同样出众
惠普Spectre x360 15为全铝机身,用料比较足。表面处理非常细腻精致,再加上喷涂的黑色,减少了单纯金属材质的冰冷感;无论是A面还是C面的边缘,都进行了微弧处理,贴合手掌提升握持感受;四周的“金边”采用了CNC钻石切割工艺,所以在特定角度会反射光线,尤其是在看到A面Logo和四周同时反射光线的时候,真的感觉这是一件艺术品。
多处采用CNC钻切工艺
由于惠普Spectre x360 15的屏幕尺寸为15.6英寸,所以整机的便携性不如13.3英寸产品。不过其依然做到了重2.1kg、薄19.45mm的成绩,这个成绩在大尺寸产品中尤为突出。也正是因此,Spectre x360 15更加适合男性用户,外出携带依旧比较轻松。
男性用户方便携带
惠普Spectre x360 15的整体设计是对系列产品成功的延续,其保留了Spectre系列在设计上的精髓。对于熟悉Spectre系列的朋友来说,Spectre x360 15具有足够的产品辨识度;对于陌生的朋友而言,精致、美观的设计同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大批围观者。Spectre x360 15的外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风格,在众多高端产品中独树一帜。
Spectre x360 15的360°翻转屏幕加触控笔的搭配能够提供更为专业、易用的创作环境,甚至创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创作姿势。比如移动交流的时候可以使用平板模式对创意进行勾勒,在工作台上可以使用站立模式或帐篷模式,配合触控笔对作品进行精细雕琢,还可以通过笔记本模式对作品进行渲染、打包,分享至工作群。这种自由的工作方式更加符合创作者实现灵感的工作特性。
四种使用模式
另外,四种使用模式也能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同事、友人分享创意、精彩时刻也更为自然、亲近。我们也寻求了设计部门小伙伴的帮助,对Spectre x360 15触控笔加触控屏的搭配进行了专业体验。得到的答案是非常正面的,虽然无法取代数位板,但在创作的便利程度、直观效果和分享方面都比传统创作型台式机更有优势。
触控笔+触控屏的搭配效果十分出众
为了让使用更加方便,惠普Spectre x360 15采用了双生物特征识别,一个是位于屏幕上方的IR(红外)摄像头,一个是位于机身右侧的指纹识别模块。用户可以在Windows Hello中同时录入面容和指纹信息,用户登陆系统的时候,只需要看着屏幕或触摸指纹模块,便可实现免密码登陆系统。
Windows Hello中可以录入面容和指纹信息
由于是15.6英寸机身,惠普Spectre x360 15的键盘拥有独立的数字键区,在输入数字方面更加方便。整个键盘有着1.5mm的键程,配合高回弹触感按键,整体使用感受在大尺寸轻薄型产品中比较优秀;Spectre x360 15的触控板为细长型设计,表面覆盖了一层玻璃材质,触感细腻光滑。使用感受方面,该触控板触控灵敏、定位精准,同时支持多手势操作,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鼠标使用。
键盘和触控板
B&O音响
惠普Spectre x360 15继续沿用B&O音响,位于键盘上方的镂空纹理下面。整体声音表现不错,在B&O音频技术的加持下能对音色进行细微调整。接口分布于机身两侧,其中机身左侧有适配器接口、USB 3.0、电源键、3.5mm耳麦口和SD卡槽;机身右侧有HDMI、2×Thunderbolt 3(雷电3)、指纹识别模块和音量加减键。接口种类丰富,数量够用,双雷电接口也可以进行扩展。